墾丁泰式料理: 墾丁十大餐廳辣度評比與美食全攻略
說到墾丁,你腦海裡是不是立刻浮現陽光、沙灘、比基尼?沒錯,這些都是墾丁的標配!但對我這個走到哪吃到哪的貪吃鬼來說,墾丁的魅力,絕不僅僅是海天一色那麼簡單。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?這幾年墾丁街上,飄著一股濃濃的南洋風——墾丁泰式料理的店家,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!老實說,我一開始也覺得奇怪,熱帶海邊配上熱帶料理?這組合不會熱上加熱嗎?
哎,結果證明我太天真了!第一次在墾丁大街上被那酸辣香氣勾住,半信半疑走進一家小店,點了一盤打拋豬配泰國香米飯。當那酸香微辣、九層塔香氣撲鼻的肉末送進嘴裡,再扒一口粒粒分明的香米飯,配上窗外炙熱的陽光和海風吹來的鹹味… 哇!瞬間明白了!那種熱帶風味的契合感,簡直是天作之合!墾丁的熱情奔放,就是要配上泰式料理那鮮明大膽的味道才對味啊!從此,我開啟了在墾丁尋找墾丁泰式料理的漫漫長路。
不過,墾丁泰式料理這麼多,踩雷的機率… 嗯,不小!我絕對有發言權。記得有次看網路評價不錯,滿懷期待跑去恆春鎮上一家裝潢很有「叢林風」的店。點了招牌冬蔭功湯,一端上來,顏色是對了,紅通通的。結果一喝… 我的老天鵝!這根本不是湯,是鹽巴海吧?酸味淡得像忘了加檸檬,辣度是零星火花,香茅、南薑那些靈魂香氣… 對不起,它們集體放假去了!整鍋湯喝起來就只有死鹹和一種說不出的、粉粉的人工味道。那份失望,我到現在還記得,只能說,墾丁泰式料理的招牌,不是掛著就等於好吃!
目錄
- 墾丁泰式料理辣度分級參考表
- 1. 曼波泰廚房 (恆春鎮上,老字號實力派)
- 2. 海珍珠泰式小館 (後壁湖漁港,海鮮超鮮!)
- 3. 小沙灘泰式料理 (南灣,沙灘邊的輕鬆選擇)
- 4. 大象泰式食堂 (墾丁大街,人氣排隊店)
- 5. 雨來菇泰式創意料理 (滿州鄉,秘境特色小店)
- 6. 泰好吃船麵 (恆春轉運站旁,平價快選)
- 7. 藍象廷泰鍋 (墾丁,泰式火鍋獨特體驗)
- 8. 泰國小館 (恆春西門附近,家庭溫馨)
- 9. 叢林泰 Jungle Thai (墾丁牧場合作社對面,景觀氣氛佳)
- 10. 阿嘉的店 (恆春老街,在地人推薦小吃)
- 泰式料理靈魂香料風味榜
- 經典泰式料理在我心中的點閱率排行榜 (墾丁版)
- 墾丁泰式料理 Q&A:吃貨經驗談
有了那次慘痛經驗,我學乖了。找墾丁泰式料理,不能只看裝潢漂亮或網路刷出來的好評(你懂的,有些很水)。後來我發現幾個判斷的小訣竅:
- 鼻子先開動:真正道地的店,還沒進門,空氣裡就會飄著複雜誘人的香氣——是香茅、檸檬葉、南薑、打拋葉(九層塔)交織的那種自然芬芳,不是人工香精的假味。
- 觀察客群:如果店裡坐著不少東南亞面孔的客人(無論是員工還是食客),通常是個好兆頭!本地人最懂。
- 敢不敢做辣:很多店為了迎合臺灣口味,把辣度降到幾乎沒有。真正有自信的泰國菜,一定會問你辣度,而且是真的能做出層次感的辣,不是隻會加辣椒粉。問一句「可以做到泰國當地的辣度嗎?」有時候就能試出深淺。
- 湯底見真章:一碗冬蔭功湯,幾乎就是店家功力的試金石。夠酸(天然檸檬或羅望子)、夠辣(新鮮辣椒)、夠鮮(蝦或海鮮熬出的湯底)、還有那複雜的香草氣息,缺一不可。
說真的,吃了這麼多間墾丁泰式料理,我覺得口味差異滿大的。光是「辣」,就有很多學問。我簡單歸納一下常見的辣度型別:
墾丁泰式料理辣度分級參考表
辣度等級 | 常見描述 | 真實感受 | 適合物件 | 新手點餐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幼兒級 | 完全不辣、微辣 | 大概只有一點點胡椒感 | 完全不吃辣者、小朋友 | 直接點這個 |
觀光級 | 小辣、微辣 | 舌尖有點感覺,吃幾口需要喝水 | 平常只吃臺式小辣者 | 點菜時強調比小辣再弱點 |
進階級 | 中辣、正常辣 | 明顯辣感,嘴唇發熱,但還能享受食物 | 一般能吃辣者 | 點中辣通常安全 |
挑戰級 | 大辣、泰國辣 | 狂冒汗、狂喝水,口腔有灼熱感 | 嗜辣者 | 點大辣前請三思 |
地獄級 | 泰正宗、老闆辣 | 需要勇氣!吃完可能暫時失去味覺 | 想挑戰極限或證明自己很能吃 | 建議先簽切結書(開玩笑) |
別小看這表格,這可是我用無數次「噴火」經驗換來的血淚教訓啊!記得有次不信邪,在後壁湖那邊一家小店,老闆娘用帶點口音的中文問:「帥哥,辣度?」我豪氣幹雲地說:「泰國當地辣!」結果那份打拋豬… 真的讓我見識到泰國人的「當地辣」是什麼水平!邊吃邊流淚(辣出來的)、邊喝水、邊扒飯,同桌的朋友笑到不行。雖然很虐,但那味道確實香辣過癮,痛並快樂著?後來再去,學乖了,只敢點「大辣」。
聊到這,你一定想知道,到底有哪些墾丁泰式料理是值得專程跑一趟的吧?經過我用味蕾實戰(加上幾次踩雷),精選出10家我認為水準之上、各有特色的好店分享給你。每一家都是我用自己的錢包和胃實測過的,評價絕對真實!
1. 曼波泰廚房 (恆春鎮上,老字號實力派)
- 地址: 恆春鎮中正路
- 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00, 17:00–21:00 (週三公休,別撲空!)
- 價格區間: 單點類 $180-$350,份量實在,適合多人分食。
- 必點選單:
- 綠咖哩椰汁雞: 這道真是我的心頭好!綠咖哩醬汁濃鬱得不得了,椰奶香氣溫柔地包覆著香料味,辣度溫和卻有後勁,雞肉嫩、茄子入味,每次湯汁都要打包回家拌麵!
- 涼拌海鮮: 墾丁的優勢就是海鮮新鮮!這道酸辣開胃,花枝彈牙、蝦子鮮甜,洋蔥絲、芹菜、番茄拌著特調醬汁,大熱天吃第一口就醒過來!
- 個人評價: 這家是恆春在地朋友推薦的老店,家庭式經營,沒有華麗裝潢,但味道很穩!老闆娘掌廚,調味偏臺灣人接受的溫和版,但該有的香料層次都在。服務親切,像去鄰居家吃飯。想吃道地又不嚇人的泰味,選這裡就對了!這是墾丁泰式料理中穩紮穩打的代表。
2. 海珍珠泰式小館 (後壁湖漁港,海鮮超鮮!)
- 地址: 後壁湖漁港觀光漁市 (要找一下,在市場靠裡面)
- 營業時間: 10:30–19:30 (配合漁市,建議中午去,海鮮選擇多)
- 價格區間: 海鮮類看時價 $300-$600,其他菜 $150-$280。
- 必點選單:
- 檸檬魚: 絕對招牌!現流海魚(當天抓到什麼魚就吃什麼魚,常見的是石斑或鱸魚)清蒸後淋上大量蒜末、辣椒、香菜和超酸的檸檬汁。魚肉鮮嫩無腥味,醬汁酸香辣平衡得極好,超級下飯!
- 辣炒海瓜子 (或蛤蜊): 大火快炒,九層塔、蒜頭、辣椒的香氣完全迸發,海瓜子顆顆飽滿,鹹香夠味!
- 個人評價: 位置在漁市場裡,環境就是熱鬧的市場感,不介意環境的話,絕對是吃墾丁泰式料理海鮮的首選!食材新鮮無敵,師傅炒功了得,鍋氣十足。價錢要看當天海鮮價格,但新鮮度值得。缺點是座位少,有時要等。
3. 小沙灘泰式料理 (南灣,沙灘邊的輕鬆選擇)
- 地址: 南灣路號 (就在南灣沙灘對面,藍白色招牌)
- 營業時間: 11:00–21:00
- 價格區間: 單點 $200-$380,也有2-4人合菜套餐 ($880-$1680)。
- 必點選單:
- 月亮蝦餅: 這家的蝦餅厚度很有誠意!外皮炸得金黃酥脆,內餡是滿滿的蝦泥混著蝦塊,口感紮實彈牙,沾上特調梅子醬,酸甜解膩。
- 椰汁綠咖哩牛: 牛肉用的是比較嫩的部位,煮得軟嫩入味,綠咖哩醬汁濃鬱香甜,拌飯一流。
- 個人評價: 地理位置超讚!玩完水直接走過來吃飯很方便。裝潢是清爽的海島度假風,氛圍輕鬆。口味是調整過的臺泰融合風,大眾接受度高,不會踩雷。適閤家庭或玩水後想快速解決一餐、又想吃點開胃的。算是在觀光區表現稱職的墾丁泰式料理。
4. 大象泰式食堂 (墾丁大街,人氣排隊店)
- 地址: 墾丁路 (大街中段,黃色招牌很顯眼)
- 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2:00
- 價格區間: 單點 $180-$320。
- 必點選單:
- 打拋豬肉飯: 這道是我認為在大街上的亮點!豬絞肉炒得乾香,醬香濃鬱不死鹹,九層塔香氣足,辣度可以明確要求(建議至少中辣才夠味),重點是會附一顆半熟太陽蛋,戳破蛋黃拌著飯和打拋豬,絕配!
- 泰式奶茶: 甜度有調整過,不會甜到鎖喉,茶香和煉乳味平衡得不錯,冰塊融化後也不會太淡。
- 個人評價: 墾丁大街上名氣響亮的墾丁泰式料理,用餐時間常常要排隊。翻桌率快,服務還算俐落。口味偏重,適合喜歡濃厚味道的人。打拋豬飯是必點,單人用餐也方便。價格在大街上算合理。缺點是環境比較擁擠吵雜,追求安靜享受的就不適合。
5. 雨來菇泰式創意料理 (滿州鄉,秘境特色小店)
- 地址: 滿州鄉(靠近小墾丁渡假村,建議開車並開導航)
-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30, 17:30–20:30 (週一、二常公休,務必先電話確認!)
- 價格區間: 單點 $220-$400 (部分創意菜稍高)。
- 必點選單:
- 雨來菇烘蛋: 這道超特別!在地特產「雨來菇」(一種雨季才有的陸生藍綠藻,口感滑脆)混入蛋液中煎成厚厚的烘蛋,外酥內嫩,帶點獨特的藻類清香。
- 香蘭葉包雞: 雞肉用香蘭葉包裹後油炸,葉子清香滲入雞肉中,雞肉醃得入味且多汁,沾酸甜醬吃很讚。
- 個人評價: 位置比較偏遠,在滿州鄉,但絕對值得專程前往!老闆夫妻很用心,結合在地食材(雨來菇)和泰式手法,做出獨一無二的創意菜。環境小巧溫馨。缺點是位置少,一定要預約!這是墾丁泰式料理中非常有特色、追求不一樣體驗的好選擇。價格稍高但食材和創意值得。
6. 泰好吃船麵 (恆春轉運站旁,平價快選)
- 地址: 恆春鎮中正路 (恆春轉運站斜對面)
- 營業時間: 11:00–20:00
- 價格區間: 主打船麵 $120-$150,小菜 $40-$80。
- 必點選單:
- 招牌泰式船麵 (湯): 湯頭是精華!用豬血、豬骨、多種香料熬煮,顏色深褐,味道濃鬱複雜,帶點微甜和中藥香氣(但非藥膳),配上細河粉、肉片、豬肝、炸餛飩皮,口感豐富。可選牛肉或豬肉。
- 涼拌青木瓜絲: 現點現搗,酸甜辣適中,青木瓜絲爽脆,花生碎增加香氣,開胃解膩。
- 個人評價: 專注做泰式船麵的小店,湯頭確實有特色,跟一般泰式湯麵很不同,值得一試。價格非常親民,CP值高。環境簡單乾淨,翻桌快,適合想快速吃碗道地泰國庶民美食的旅客。想吃粗飽又不想花大錢的墾丁泰式料理,這裡是好選擇。
7. 藍象廷泰鍋 (墾丁,泰式火鍋獨特體驗)
- 地址: 墾丁路(大街旁巷內,需留意招牌)
- 營業時間: 11:30–15:00, 17:30–22:00
- 價格區間: 個人小火鍋套餐 $350-$550,包含肉盤、菜盤、副食、飲料、甜點。
- 必點選單:
- 泰式酸辣湯底: 湯底本身就很夠味!酸辣鮮香,香茅、南薑、檸檬葉的香氣明顯,煮海鮮或肉類都能帶出風味,煮到後面也不會太鹹或膩口。
- 檸檬香茅沾醬: 店家的靈魂沾醬,酸香清新,能中和火鍋的濃鬱,沾肉、海鮮、青菜都提味。
- 個人評價: 想吃點不一樣的墾丁泰式料理?那就試試泰式火鍋!尤其在冬天(墾丁也是有涼的時候)或冷氣房裡,很適合。湯頭口味正宗,食材新鮮度OK。套餐形式方便,不用煩惱點菜。服務不錯。是別於一般熱炒菜色的泰式選擇。
8. 泰國小館 (恆春西門附近,家庭溫馨)
- 地址: 恆春鎮西門路
- 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1:00 (週一晚上公休)
- 價格區間: 單點 $180-$300。
- 必點選單:
- 黃咖哩軟殼蟹: 算是招牌!酥炸的軟殼蟹裹上濃鬱香甜的黃咖哩醬汁,咖哩的溫和奶香和蟹殼的酥脆感結合得很好,非常下飯。
- 蝦醬空心菜: 鑊氣夠,蝦醬鹹香濃鬱但不會過腥,空心菜炒得翠綠爽口。
- 個人評價: 溫馨的家庭式餐廳,老闆娘是泰國人,口味偏家常風,溫和順口。黃咖哩軟殼蟹確實有水準。價格平實,份量適中。環境簡單舒適,服務親切。想找不花俏、味道實在的墾丁泰式料理,這家值得試試。
9. 叢林泰 Jungle Thai (墾丁牧場合作社對面,景觀氣氛佳)
- 地址: 墾丁路牧場巷
- 營業時間: 17:30–22:00 (主要做晚餐,白天別去)
- 價格區間: 單點 $280-$580 (部分海鮮、大菜較高),調酒 $250-$350。
- 必點選單:
- 火山排骨: 視覺效果一流!超巨大的豬肋排堆成火山狀,淋上酸辣勁爆的綠色醬汁(以青辣椒為基底),肉質燉煮到軟嫩,用手抓著吃超過癮,但辣度真的很高,點之前請三思!
- 芒果糯米飯: 作為完美收尾!選用臺灣愛文芒果,香甜多汁,糯米飯軟糯,淋上椰奶醬,不會過甜,冰涼好吃。
- 個人評價: 這家走的是叢林網美風,燈光美氣氛佳,戶外座位很有度假感,晚上點燈後氣氛更棒。價格相對較高,份量適合多人分享。口味比較創新大膽,視覺系菜色多。很適合情侶約會或朋友聚餐,想找有特色、好拍照的墾丁泰式料理,這裡很合適。調酒也頗有特色。
10. 阿嘉的店 (恆春老街,在地人推薦小吃)
- 地址: 恆春鎮中山路 (郵局斜對面巷子,小攤位)
- 營業時間: 約下午16:00開始 – 賣完為止 (通常晚上8點前)
- 價格區間: 泰式烤肉串 $40/串,糯米飯 $20。
- 必點選單:
- 泰式烤肉串 (豬/雞): 炭火烤的才香!肉串醃得入味,烤得外微焦內多汁,重點是那帶著椰奶香甜和微微香料味的烤肉醬!
- 糯米飯: 用竹筒或小袋子裝,糯米軟Q帶點鹹香,配烤肉串一起吃,道地又滿足!
- 個人評價: 這不是餐廳,是恆春老街裡一個小攤子!但絕對是隱藏版美食。老闆阿嘉(或他家人)烤功一流,烤肉串的醬汁調配得超讚!價格超便宜,當點心或簡單晚餐都很棒。缺點是位置不明顯要問一下當地人,且常常要排隊。想吃最接地氣的墾丁泰式料理小點心,務必來試試這攤!
吃了這麼多輪下來,我發現墾丁泰式料理的靈魂,就在那些不可或缺的香料們!它們賦予了每道菜獨特的個性。我特別整理出幾大天王,下次點菜時留意這些味道,你就更能吃出門道:
泰式料理靈魂香料風味榜
香料之王 | 風味特色 | 常見菜餚 | 辨識重點 |
---|---|---|---|
香茅 (檸檬香茅) | 強烈檸檬清香、清新草本感 | 冬蔭功湯、咖哩、醃肉、泰式炒河粉基底的香氣 | 長長的、像乾稻草一樣的梗 |
南薑 | 濃鬱、溫暖、辛辣帶點樟腦香 | 冬蔭功湯、咖哩、湯品燉煮 | 外皮粗糙,切面淡黃或粉紅,味道厚重 |
檸檬葉 (箭葉橙葉) | 細緻檸檬香、不苦澀 | 冬蔭功湯、咖哩、涼拌菜、提香 | 細長橢圓形葉片,兩端尖 |
打拋葉 (聖羅勒) | 濃鬱強烈的辛香、帶點八角丁香感 | 打拋豬/牛/雞 | 葉片較九層塔小,香味更集中濃烈 |
香菜 (芫荽) | 清新草本香 | 幾乎所有湯品、涼拌菜、裝飾提味 | 葉子鋸齒狀,根莖香氣更濃 |
薄荷 | 清涼感 | 涼拌菜、部分湯品裝飾、飲品 | 清涼感明顯 |
小鳥辣椒 (朝天椒) | 極度高辣、辣感直接快速 | 各種需要辣味的菜餚、沾醬 | 小小一根,別小看它! |
這些香料組合起來,才構成了讓人魂牽夢縈的泰式風味。少了任何一樣,就像交響樂團缺了某個聲部,味道層次馬上扁掉!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店的冬蔭功喝起來就是「不對」—— 常常是香茅、南薑或檸檬葉的香氣不足,或是比例沒調好。
當然,經典菜色也是檢驗一家墾丁泰式料理功力的標竿。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偏好,來個小小排行榜:
經典泰式料理在我心中的點閱率排行榜 (墾丁版)
- 冬蔭功湯:酸辣海鮮湯是靈魂!夠酸(天然)、夠辣(新鮮辣椒)、夠鮮(蝦湯底)、香料足(香茅南薑檸檬葉)是基本要求。墾丁優勢是海鮮新鮮,加分!點閱率:每次必點!
- 打拋豬/牛/雞肉飯:泰國國民美食!重點:肉要炒得乾香不油膩、九層塔(最好是泰國打拋葉)香氣要足、辣度要夠勁且可選、醬汁鹹甜適中不死鹹、配半熟蛋更完美!點閱率:超高!尤其一人食。
- 綠咖哩椰汁雞/牛:濃鬱溫和的代表。椰奶要香濃不膩口,咖哩醬要細膩有層次,肉要嫩,茄子要入味。拌飯聖品!點閱率:想吃溫和濃鬱感時的首選。
- 涼拌青木瓜絲:夏日救星!木瓜絲要爽脆、現點現搗才夠味。酸甜辣比例要平衡,花生碎、小番茄、蝦米(看店家)不能少。開胃解膩第一名!點閱率:夏天必點!
- 月亮蝦餅:臺泰友誼橋梁!厚度要夠、內餡蝦肉比例高且彈牙、外皮酥脆不油、梅子醬酸甜解膩。點閱率:聚餐必點分享菜。
- 泰式炒河粉 (Pad Thai):考驗鑊氣!河粉要Q彈不爛、醬汁甜鹹適中包裹均勻、配料豐富(蛋、豆乾、韭菜、豆芽菜、花生碎)、擠上檸檬汁增添風味。點閱率:想吃主食時的好選擇。
墾丁泰式料理 Q&A:吃貨經驗談
Q:在墾丁吃泰式料理,價格大概落在什麼區間?會不會比都市貴很多?
講到錢,嗯,這確實是重點!墾丁畢竟是觀光區,說完全沒有觀光價是騙人的。不過認真找,還是有合理範圍。以我吃遍這麼多家的經驗:
- 單點菜色: 最常見的範圍大概落在 $180 – $380 之間。像是打拋豬、涼拌木瓜絲、炒青菜、咖哩類(雞/牛),通常在這個帶。簡單講,$200 多塊上下是主力價錢。
- 海鮮類: 這個變數就大了!像檸檬魚、蝦子料理這種,大概 $300 起跳,一路到 $600 都有可能,尤其後壁湖那種現流海鮮,價格要看當天漁獲和大小(時價),點之前問清楚就對了,別不好意思。
- 湯類: 冬蔭功這種經典湯品,通常 $280 – $450 之間,看用料豐不豐富(蝦多不多、有沒有放草菇那些)。
- 主食/點心: 泰式奶茶一杯大概 $80-$120,白飯一碗 $15-$20,月亮蝦餅一份大概 $280-$350(看大小和蝦含量)。
比起臺北一些高檔泰式餐廳,墾丁的價格我覺得算是「中上」但不到「離譜」。恆春鎮上的通常比墾丁大街便宜一點點。重點是份量!有些店看單價好像稍高,但份量非常實在,適合多人分食攤下來就划算。像我常點的打拋豬飯,$180左右有肉有飯有蛋,吃很飽,這價格我覺得可以接受。想吃便宜點,恆春郵局對面阿嘉的烤肉串配糯米飯,$60搞定,超值!整體來說,別抱著吃「平價小吃」的期待,把它當成正餐,預算抓一人 $300-$600(看點多少菜),比較實際。
Q:帶小孩或長輩去吃,有沒有推薦辣度比較溫和、口味大眾化的墾丁泰式料理餐廳?
帶一家老小出門吃飯,最怕有人被辣到哇哇叫或嫌味道太「怪」。這問題問我就對了!根據多次家庭聚餐經驗(我家人剛好涵蓋怕辣長輩跟挑嘴小孩),這幾家是我覺得安全牌:
- 曼波泰廚房 (恆春): 前面推薦過了,老闆娘調味真的很溫和,香料味足但又不會過於刺激。點菜時再強調一次「完全不辣」或「小朋友可以吃的辣度」,他們都會調整。綠咖哩、鳳梨炒飯、蝦醬空心菜、月亮蝦餅都是老少咸宜的選擇。
- 小沙灘泰式料理 (南灣): 環境不錯,口味本來就是臺泰融合風,不太會踩雷。椰汁咖哩類、金錢蝦餅(比月亮蝦餅更不油)、烤雞、炒河粉(Pad Thai,通常不太辣)都很適閤家庭點。套餐組合也方便。
- 藍象廷泰鍋 (墾丁): 泰式火鍋的好處就是湯底可以選溫和的(如椰奶雞湯),辣度自己調整。食材喜歡什麼涮什麼,小孩想吃肉片、火鍋料、青菜都很方便。酸辣湯底可以只給大人享用。
點餐小技巧:
- 事先講清楚:「完全不辣」、「一點點點點辣都不要」。泰式料理的「小辣」有時對不吃辣的人還是很刺激。
- 避開標註「辣」或「勁辣」的菜:像是打拋系列、涼拌系列、某些咖哩(紅咖哩通常比綠咖哩辣)。
- 多點「椰奶系」菜色:綠咖哩、黃咖哩、瑪莎曼咖哩通常比較溫和甘甜。
- 點些煎炸類:月亮蝦餅、香蘭葉包雞、烤雞,這些通常不辣。
- 鳳梨炒飯、蝦醬炒飯:通常是不辣的選擇,小孩接受度高。
選這些店和菜色,基本上能讓全家都滿意地走出餐廳!
Q:聽說有些泰式餐廳會用「打拋葉」和「九層塔」混用,真的有差嗎?怎麼分辨?
哇,問到一個專業吃貨才懂的細節!這個「打拋葉」跟「九層塔」之爭,確實是墾丁泰式料理(甚至全臺泰式料理)的熱門話題。差別真的很大!對我這種愛吃打拋的人來說,用對葉子是關鍵:
- 打拋葉 (聖羅勒, Holy Basil): 這才是泰國打拋菜的正港靈魂!葉片比較小、比較厚實,邊緣有點捲曲。味道超級濃鬱、強烈,帶點獨特的辛香、甚至有點像丁香或八角的微嗆感(好的那種)。香氣在熱炒時會完全爆發,是九層塔無法取代的風味核心。
- 九層塔 (泰國羅勒, Thai Basil): 臺灣常見,葉子較大、較薄、較平整。香氣比較「清香」走向,帶點甜味和薄荷涼感,但少了打拋葉那股衝勁十足的辛香魄力。
分辨方法:
- 看葉子: 上菜後仔細看。打拋葉葉小厚捲;九層塔葉大薄平。
- 聞香氣: 真正的打拋葉香氣濃烈衝鼻,有獨特的辛香料感;九層塔就是比較常見的清新羅勒味。
- 嚐味道: 這最準!九層塔的味道比較「浮」,香氣在表面;打拋葉的味道會「鑽」進去,跟肉末和醬汁融合得更深,吃完後韻那股辛香感還會留在嘴裡。
老實說,在臺灣(包含墾丁),要找到100%只用新鮮打拋葉的店不容易,成本高且難取得。很多店是混用,甚至只用九層塔。我個人標準是:
- 及格: 至少要用九層塔,香氣要有。(有些店連九層塔都捨不得放多,那盤打拋豬就失敗了)。
- 優秀: 能明顯看到並吃到打拋葉(就算混用,比例要高),香氣濃鬱有衝勁。
- 頂標: 滿滿打拋葉,香氣直衝腦門,吃完齒頰留辛香(例如我前面推薦的「大象泰式食堂」,他們家的打拋葉比例就很高,辣度也夠,風味很足)。
下次點打拋豬時,別只顧著吃,仔細看看盤裡的葉子、聞聞香氣,你就知道這家店在「打拋葉」這件事情上,到底用不用心了!吃過真正的打拋葉香氣,真的回不去純九層塔了。這大概就是追求墾丁泰式料理道地風味的小小執著吧!